——第76期——
妙言至径 大道至简
▼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仅仅视为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一、北大教授“跨栏”入校,高校的门到底该不该开? 国简观点:高校尤其是名校的对外开放程度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关注,是否开放、开放到何种地步对于高校来说可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高校需要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保证在校师生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高校也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功能,需要更加包容、开放。不过,秩序和自由,其实并不冲突,而是可以共生的关系。高校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讲究文明秩序,也崇尚有容乃大,不应以安全、管理为由被层层闸机包裹,成为门禁森严、外人甚至“自己人”都难入的禁地。如果确实担忧因游客过多或身份不明给在校师生带来隐患,可根据《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中的第五条采取外来人员登记制,即“未持有规定的证章、证件的国内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大学说到底还是公共资源,限制公众入内也许能阻挡部分干扰和风险,但也阻挡了真实和自由的世界。高校不妨拿出更开放的姿态,让书香气全民共享。 二、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莫让数字赋能变“负能”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意见指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国简观点:“云上政务”本是好事儿一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务APP逐渐变味变样,不仅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让“指尖上的便利”演变为“指尖上的负担”。例如政务APP过度泛滥,甚至一个部门多个APP;为了所谓的“工作留痕”打卡拍照填表个不停;强制要求干部点赞投票转发……手机上的“花活”没完没了,实事儿却没办几件。甚至有些地方简单地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时长和表现作为工作标尺,压得干部喘不过气。此次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意见》,目的在于遏制形式主义抬头,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防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变为“从群里来,到群里去。”总之,使用“指尖”辅助开展政务工作的初心是好的,但在搭上数字化便车的时候,需要谨记“指尖”绝不能替代“脚尖”,线上工具也绝不能成为政绩的秀场。只有当手机的提示音少了、不必要的政务APP减了,深入一线服务人民群众的机会才会多了。 ●12月18日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 ●12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 《民法判例百选》——周江洪 / 陆青 / 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