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一周|热点速递
新东方辞退6万员工
“2021年,新东方遇到太多变故,因政策、疫情、国际关系等原因,很多业务都处于不确定性中。”2022年1月8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回顾了2021年工作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转型方向。俞敏洪在文中写道,2021年新东方市值下跌90%,营收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赔偿)、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元。
俞敏洪称,新东方的市值跌去百分之90%,营业收入减少百分之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在这个过程中,新东方决定全面停止K9的地面和在线培训,壮士断臂,去做更多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服务的项目,素质、素养、研学、营地教育等,同时决定加大在大学生市场和海外中文市场的投入。
国简观点:市场的冲击,这个行业曾经的翘楚也难以幸免。值得充分肯定与赞美的是,俞敏洪与新东方不欠员工薪资不欠房东房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体现了俞敏洪作为曾经时代翘楚的担当。生于1962年的俞敏洪,已经来到“六十耳顺”之年。他掌舵下的新东方将走向何方?我们祝福他一路走好!
设立女士车厢有必要吗
“恭喜你2022年成为美丽的女士,祝你减肥成功!”新年伊始,一段女子在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内挨个嘲讽男乘客的视频引发热议。争议发生后,深圳地铁表示该车厢并未禁止男士使用,让座遵循自愿原则。
目前,仅凭一段视频,很难还原事件全貌。但透过此事,我们不难发现女士优先车厢在现实中面对的多重尴尬。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的具体考量主要有两个:一是倡导礼让女士,保证女乘客有座位;二是减少“咸猪手”骚扰事件。
国简观点:对于第一条,倡导女士优先,有必要专辟一个车厢进行吗?这种“隔离式保护”的方式,是否是对女性的另一种变相歧视?社会尊重和爱护女性,不应止于一节车厢的优先。尊重和关怀,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心间。”
而对于对于避免地铁性骚扰,设立专门车厢恐怕治标不治本。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制度和法律上入手。
一周|法律直达
重庆姐弟坠亡案最新进展
重庆姐弟被生父从15楼扔下坠亡案已一审宣判,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均被判死刑。今日上午从重庆市五中院一审法官处了解到,两名被告人的法定上诉期已过,法院暂未收到两人的上诉状,还不清楚两人是否上诉。但不排除两人以邮寄的方式寄出,如果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寄出诉状,依旧可以上诉。重庆五中院一审审理认为,张波与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重庆五中院一审审理认为,张波与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共同犯罪中,张波积极参与共谋,设计将女儿接到家中,直接实施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积极追求二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多次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为由,催促张波杀死两名小孩,并在张波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逼迫张波实施杀人行为,最终促使张波直接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
江歌案一审宣判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与被告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司法裁判应当守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义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基于民法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和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在社会交往中,引入侵害危险、维持危险状态的人,负有采取必要合理措施以防止他人受到损害的安全保障义务;在形成救助关系的情况下,施救者对被救助者具有合理的信赖,被救助者对于施救者负有更高的诚实告知和善意提醒的注意义务。本案中,根据现有证据,作为被救助者和侵害危险引入者的刘暖曦,对施救者江歌并未充分尽到注意和安全保障义务,具有明显过错,理应承担法律责任。需要指出的是,江歌作为一名在异国求学的女学生,对于身陷困境的同胞施以援手,给予了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并因此受到不法侵害而失去生命,其无私帮助他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相契合,应予褒扬,其受到不法侵害,理应得到法律救济。刘暖曦作为江歌的好友和被救助者,在事发之后,非但没有心怀感恩并对逝者亲属给予体恤和安慰,反而以不当言语相激,进一步加重了他人的伤痛,其行为有违常理人情,应予谴责,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负担全部案件受理费。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一周|书籍分享
《批评官员的尺度》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和律师的形象。